第45頁(第2/2 頁)
一直生活在阿瓦爾人統治下的各個部落,特別是人數眾多的斯拉夫人部落來說是發動起義,進而擺脫阿瓦爾人控制的訊號,反阿瓦爾人起義的結果是第一個斯拉夫人帝國在薩莫(sao)的領導下於此期建立起來。[50]數年後,黑海和裡海以北地區的保加爾人部落在其領袖庫烏拉特(kuvrat)領導下擺脫了阿瓦爾人的統治。在這場反阿瓦爾人鬥爭中,庫烏拉特得到了拜佔廷人的支援,他還與皇帝伊拉克略結盟,從後者那裡獲得了貴族稱號,並在君士坦丁堡接受了基督教洗禮。[51]在這個時期發生的各種變動中,出現了塞爾維亞人和克羅埃西亞人的遷徙,君士坦丁七世(nstante porphyronit)對此曾留下了詳細記載。[52]他們也與拜佔廷帝國保持良好關係,並乘阿瓦爾人勢力衰落之際設法擺脫其控制。他們在皇帝伊拉克略同意下,離開其在喀爾巴阡山以東的故土,遷徙到巴爾幹半島。阿瓦爾人衰落後,克羅埃西亞人在巴爾幹半島西北部定居下來,並承認拜佔廷帝國的宗主權。而塞爾維亞人則定居在他們東南的鄰近地區,他們也承認拜佔廷皇帝的宗主權。[53]這樣,巴爾幹半島的斯拉夫因素得到極大的加強。但是,不應該過分強調拜佔廷皇帝對定居在巴爾幹半島各斯拉夫人部落的宗主權的重要性,無論如何,拜佔廷帝國在這個地區的權力並沒有發生任何實質性變化。可以肯定,阿瓦爾人入侵威脅的最終消失還是為拜佔廷帝國帶來了極大的安定。
如同其軍事成就一樣輝煌,伊拉克略光榮政績的重要性也不僅僅表現在他的外交政策方面。幾年後,他在東方的征服成就逐漸被阿拉伯人奪取,但保留下來的是其軍事和行政管理的新組織機構。正是在伊拉克略奠定的這個基礎上,後來幾個世紀拜佔廷帝國勢力得以確立;也是由於這個制度的瓦解,拜佔廷政策開始變得支離破碎。軍區制是中世紀拜佔廷國家的脊樑。
</br>
<style type="text/css">
banners6 { width: 300px; height: 250px; }
dia (-width:350px) { banners6 { width: 336px; height: 280px; } }
dia (-width:500px) { banners6 { width: 468px; height: 60px; } }
dia (-width:800px) { banners6 { width: 728px; height: 90px; } }
dia (-width:1280px) { banners6 { width: 970px; height: 250px; } }
</style>
<s class="adsbygoogle banners6" style="display:le-block;" data-full-width-responsive="true" data-ad-client="ca-pub-4468775695592057" data-ad-slot="8853713424"></s>
</br>
</br>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